产业+资本,企业高增长的秘密
2025-08-25 10:23:2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产业+资本,企业高增长的秘密

何伏 中南文产 董事

经济是一个超级宏大、超多变量、高深不可测的巨复杂系统,企业是其中的微观个体,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,其兴衰存亡,经常取决于环境和大势的变动与更迭。

最近十年,发展最快的企业有何共同之处?只要稍加探究,就可以发现,它们无一不是在做好产业的同时,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。

小米、宁德时代、特斯拉,无不如此。可以说,产业+资本,是这些企业的共同选择。

企业生存于产融环境之中,包括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;既有做多利润的产业目标,又有做大资产的资本目标,既要做好研、供、产、销等产业事务,又要做好投资、融资、股权等资本事务。

企业价值的本质,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,它的构成:企业价值=资产规模×资产收益率×估值倍数要提升企业价值,路径有三个:一是做大资产规模;二是提高资产收益率;三是提高估值倍数。

其中,做大资产规模、提高估值倍数是资本经营问题,而提高资产收益率是产业经营问题。既有产业又有资本,这就是产融问题。所以,要提升企业价值,绕不开产融。

产融要义:产融=产业+资本

产融≠产融结合

产融结合,一般是指一手经营实业一手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,是20年前就存在的商业打法。此类企业往往能在短短的几年便膨胀为数百亿元的庞大商业帝国。

但商业世界风云变幻,大多数产融结合的企业,在经历了从兴盛到繁荣、从繁荣到衰败的轮回之后,都已化为过眼云烟,极少数幸存的企业,已成稀有物种。产融结合作为一种模式,不再是商业的显学。

1、产融是产业与资本的结合,不是产业与金融的结合。

2、产融不仅仅是两个行业的结合,还包括目标、环境、动作、业务等的结合。

3、产融不是产业与资本的简单相加,而是两者协同、有机融合,共同驱动利润、资产、市值、估值的成长。

4、产融还包括产业推动资本、资本拉动产业的产融互动。

产业经营,是企业为了生产、销售产品或服务,从事的供、研、产、销等经营活动。它的经营对象,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,这是企业每天都要面对的事务,也是企业最熟悉的工作。

产融经营=产业经营+资本经营

资本经营,是企业为了获取、增值、做大、变现股权、资产、资源、估值、市值,而从事的各项工作。这些事务,一般的企业接触的不多,对它了解不深,不明了其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背后的深层内涵。

实际上,它对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。一个企业如果只满足缓慢的发展,只做产业经营就可以,但如果想要快速发展,就不得不考虑资本经营。一个企业如果只求小而美,只做产业经营就可以,但如果想要做大做强,就不得不思考资本经营。

一个企业如果是在一个竞争不激烈的行业,只做产业经营就可以,但如果是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,就不得不面对资本经营。对于企业老板来说,单纯做好产业就已不易,为何还要考虑、思考、面对资本经营呢?

这是因为以下产融原理:(1)企业天然就身处产业市场+资本市场的产融环境;(2)企业受益不只来自产业利润,还可以来自资本价差;(3)企业业绩增长的动力来自产业和资本两个方面;(4)产业和资本都不是孤立的,两者可以形成协同、接力、借力的关系;(5)商业竞争模式已经不只是产业竞争,还有资本竞争;(6)对于股东和实控人,财富的真正来源不是产业经营,而是资本经营。

企业就像一个盒子,它有一个入口、一个出口。在入口给它输入资金、资源,它就在出口给你输出利润。不同盒子的样式不同、构造不同、效率不同,但功能都是一样的,都是把输入的资金、资源转化成利润,然后在出口输出。

企业都想提高利润,那么如何增加输出的利润呢?主要有两个方法:一是提高输入的量;二是提高转化率。这两个方法不一样。输入的量是一个绝对值,它是可以无限放大的。从理论上说,它是没有上限的。而转化率则不同,它是一个相对值,是有明确的上限的,这个上限就像地球引力一样无法突破。

那么,输入的量和转化率,哪个更重要呢?

不好说,要看企业所处的阶段,并且二者是缺一不可的。输入的量不够,转化率再高也是一个小角色;体量太低,抗风险能力也不够,竞争一旦加剧,分分钟就会被灭掉。出路只有一个,那就是找一个狭窄的市场空间,做一个小而美的轻公司,生存于缝隙之中。当然这样也不错,但很多老板的抱负不止于此。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,不是眼前的缝隙。在这种情况下,转化率再高也是不够的。

如果输入的量很大,转化率不高呢?

当然也不行,宝贵的资金、资源未被充分利用,大多数被浪费了,没有转化成利润,在这种情况下,资金、资源是要用脚投票的。所以,输入的量和转化率,两者都重要。但它们重要的顺序是不一样的,先是转化率重要,然后才是输入的量重要。转化率是1,输入的量是0。没有1,有再多的0也没用;没有0,只有1意义也不大。只有先有了1,然后再加上很多的0,那才是最理想的情况。

关于0,即输入的量,也就是资金、资源,如何提高呢?这来自三个方面:一是利润滚动;二是增值;三是外部获取。利润滚动靠1,增值靠资本价差,外部获取靠外部吸引与导入。

企业需要的外部资金、资源都来自社会,它们分别归入两个市场:社会资源归入产业市场,社会资金归入资本市场,而所有的企业都居于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,用各种方式从两个市场吸引、导入外部能量,即资金和资源。

企业所处的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,只是有的企业有这种概念,有的企业没有这种概念有的企业能够左右逢源,有的企业则只经营一边,与另一边的市场老死不相往来。

那么,哪种企业可以从外部获取更多的资金、资源呢?

当然是那种有概念、能左右逢源的企业。

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,对企业的意义还不止于此。

任何环境与存在于其中的个体,都存在互动关系。这种互动有良性的,也有恶性的。良性的互动是互相促进,共同发展;恶性的互动则一路破坏,互相伤害。但是,个体只能适应环境,而不能让环境适应个体。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,作为企业的外部环境,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
站在风口,可以直上云霄;如果气候突变,也可以让企业坠入谷底。

所以,企业天然处于产业市场+资本市场的产融环境,产业经营+资本经营是企业与环境进行良好互动(获取资金、资源,应对机会、风险)的现实需要。

企业收益从哪里来?一是产业利润;二是资本价差。

一般的企业只有产业利润一个收益来源,优秀的企业则在产业利润之外还有资本价差。

什么叫资本价差?资本价差即企业因购买、处置股权、股票、债权、知识产权、土地等资产形成的利润。

产业利润是养鸡卖蛋,资本价差是买小鸡卖大鸡,或者趁鸡价便宜时买,等鸡价上涨后再卖。做产业利润的是农夫,做资本价差的是猎人,优秀的企业既是好农夫又是好猎人。做产业利润需要耐心,做资本价差需要眼光。优秀的企业既有耐心又有眼光。

远见之人,站在未来看现在。要站在未来,就要先看清未来。要看清未来,就要找到先行指标。而增长率,就是企业前景的先行指标。

企业不管大小,总有问题,想解决所有问题,根本不可能。所以,带着问题奔跑,是企业的常态。

但问题总要解决,否则积累到一定程度,必然使企业积重难返,甚至一触即溃。要解决问题,就需要物理时间,也需要经济空间。

如果企业没有增长,这些时间和空间就会极为有限,就不能充分解决问题。

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,不是分别独立的各行其是,而是互相促进的产融共同体。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三种:协同、接力、借力。

产业为形,资本为势。无形,则势无根;无势,则形不尽用。

由此可见,产业+资本,即产融,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。要做好创造财富这一人生命题,就不能不重视产融,不能不研究产融。

--------何伏,CFP,CFA,CMC,CISHRM,金融学博士,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,哲学博士后。资深投资人,基金管理人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